(1)實驗室廢氣菌種的處理
廢棄菌種培養基:高溫121℃消毒后,應放入專用袋中進行統一處理。剩余樣品應視為廢物,并應放入專用袋中進行統一處理。最終不能排放的固體和液體廢物應由檢查人員收集并存放在固定的地方,危險廢物應單獨收集和處理,并提交給具有處理資質的處理公司(工廠)進行處理。
(2)實驗室廢氣的處理?
少量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柜或通風管排出室外,通過空氣稀釋排出。大量有毒氣體必須與氧氣充分燃燒或吸收后才能排出。比如NO2、SO2、Cl2、H2S、HF等可以通過導管進入堿液,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在反應、加熱和蒸餾過程中,在排入通風柜之前,應吸收或進行其他處理,以避免空氣污染;測量汞的廢氣應通過酸性高錳酸鉀吸收液進行,以防止污染。
(3)實驗室廢液的處理?
從實驗室排出的廢液來源:一是從外部收集的廢水;二是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第三,洗滌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由于這些廢水量小、間歇性、分散性和種類多,處理起來非常不方便,但濃度高,毒性大,不加處理會造成新的污染,甚至危及人體健康。
根據其特點,實驗室廢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機廢水,另一類是有機廢水。本文提出了一些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常見的有毒有害有機無機廢水的處理方法。
這些方法操作簡單,試劑容易獲得,測試人員可以在實驗室自行處理。原則上,酸、堿和鹽廢液應分別收集。但如果沒有障礙,可以相互中和,也可以用來處理其他廢液。對于稀溶液,用大量的水稀釋到1%以下的濃度后,即可排放。無機酸先收集在陶瓷或塑料桶中,然后用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廢堿中和至pH值6.5。~中和后用大量水沖稀排放7.5。用稀廢酸中和氫氧化鈉、氨水至pH值6.5。~7.5后,用大量水稀釋排放。有機溶劑應先收集到回收瓶中,然后用無水氯化鈣或無水硫酸鈉等脫水劑脫水,然后蒸餾回收。焚燒法處理可燃有機廢物。溶劑提取、吸附和氧化分解可用于處理難以燃燒的有機廢物或可燃有機廢物的低濃度溶液。對于容易被生物分解的有機廢物,經過大量水稀釋后可以排放。